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2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會員登入 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知識+ 首頁 知識分類 電腦網路 科學醫療 醫療保健 煩惱心事 生活資訊 手機通訊 休閒嗜好 視聽娛樂 運動體育 社會人文 商業金融 教育學習 如何做 煩惱 主題知識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抗老食物 防掉髮撇步 清宿便 呼吸減肥 喝水挑時間 主題 膠原蛋白新食感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首頁> 科學醫療> 醫療保健> 傳染病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超級細菌~~NDM-1 發表者:馨靜 ( 初學者 1 級) 發表時間:2010-09-08 08:55:59 評論:0 意見: 0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87% ( 共有 15 人評價 ) 超級細菌襲日 恐進逼台灣全球已奪6命 僅2抗生素能擋 2010年09月07日蘋果日報 【綜合報導】上月在全球引發高度關注的多重抗藥性「超級細菌」NDM-1,在日本傳出首起感染病例,恐朝台灣進逼。日本一家醫院昨證實,一名五十多歲男子感染了幾乎讓所有抗生素都失效的「超級細菌」。國內雖尚未傳出感染病例,但醫師指,社區已有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盤尼西林抗藥性肺炎鏈球菌,導致感染者對第一線抗生素無效,長久下來恐出現無藥可用的無敵細菌。 造成恐慌據統計,源自印度、巴基斯坦的NDM-1已在香港在內的十六個國家或地區,造成至少兩百起病例,比利時有一人死亡,傳英國也有五起死亡病例。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昨說,大多數國外患者都是去印度時感染,國內目前還未監測到超級細菌。 國內未提高防疫等級周志浩指出,超級細菌現在還是在醫院院內感染為主,只要沒到印度醫院接受侵入性治療,不會感染,疾管局目前也未因超級細菌出現,提高國內防疫等級。日本專家呼籲,超級細菌不僅在醫院內,也可能在健康者間傳染,應提高警戒。日本栃木縣獨協醫科大學醫院昨開記者會說明,去年四月從印度返國的五十多歲男患者,五月發燒到攝氏三十八度,經驗血查出感染多重抗藥性的大腸桿菌,但直到厚生勞動省在今年八月中要求醫療機構須通報NDM-1病例後,院方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該患者感染的大腸桿菌帶有NDM-1基因。患者於去年十月自然痊癒出院。該院菱沼昭准教授表示,患者曾在印度就醫,極可能是在當地感染。 NDM-1最早於兩年前在印度被發現,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傳染病》今年八月十一日提出,NDM-1基因使得部分細菌幾乎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抗藥性,引發關切。隨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發出警告。周志浩說,NDM-1現只有使用老虎黴素(tigecycline)及克痢黴素(Colistin)兩種抗生素治療有效,提醒從印度回來的民眾,不管有任何症狀都應就醫。 勤洗手防抗藥性細菌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昨表示,抗藥性細菌問題可分為社區和院內感染,社區中以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盤尼西林抗藥性肺炎鏈球菌為主,臨床上已導致部分幼兒肺炎、皮膚感染者用第一線抗生素無效,所幸仍有其他口服藥物可用,多能控制病情。李秉穎昨表示,國內早年醫生濫用抗生素情況嚴重,但自一九九○年衛生單位在醫院評鑑的感染控制項目中,將濫用抗生素列為評鑑指標,濫用情況已大為減少,現醫院抗生素使用量僅約一九九○年前一半。台中榮民總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表示,要預防感染抗藥性細菌須勤洗手,醫師能不開立抗生素就別開,用藥後也應查明是哪種細菌並調整用藥。 超級細菌感染示意圖 NDM-1是一種能寄宿於多種細菌存活的酵素,帶有NDM-1的細菌就會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NDM-1最常見的宿主是大腸桿菌與克雷伯氏肺炎桿菌。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超級細菌流竄全球日本昨證實出現第一起感染NDM-1超級細菌病例,使得這種最早於前年出現在南亞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的細菌,至少已攻陷全球16個國家或地區,逐步朝台灣逼近。全球至少有200人感染NDM-1超級細菌,其中6人死亡。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超級細菌Q&A Q:什麼是NDM-1? A:NDM-1是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1型(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 1)的縮寫,是細菌中一種酵素基因,它可進入大多數細菌的粒線體中存活,使被寄宿的細菌對被視為「最後一道防線」的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目前醫學界已在大腸桿菌(E.coli)及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發現NDM-1。 Q:感染途徑為何? A:尚未確定,但它最早出現在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當地病例多是在醫院接受外科手術等侵入性治療的病患。 Q:感染後有何症狀? A:依其寄宿的細菌而有不同,如附在大腸桿菌會腹瀉、嘔吐或皮膚感染;附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上,有尿道發炎或肺炎等症狀。 Q:可以治療嗎? A:這類的感染對臨床醫師構成重大挑戰,需併用多種抗生素治療。但有些病株對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藥性,需研發新的抗生素。 Q:如何防止它散布? A:醫院應嚴防院內感染,儘早發現及隔離遭感染病患、確實執行傳染控制程序如消毒醫院設備、醫護人員用抗菌皂洗手等。 文章引用處: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794435/IssueID/20100907 [ 快速連結 ] 意見( 0 ) | 評論( 0 )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相關問答 [ 知性節目 ]清純可愛的美眉~超級正!!!!!!!! [ 傳染病 ]我長水痘了 (超級癢) [ 台灣藝人 ]關於超級偶像7..... [ 知性節目 ]超級月亮。將現天災降臨? [ 其他 ]超級電腦~ [ 防毒防駭 ]請問什麼是『超級電腦』?? 更多 意見(0) 相關評論(0) 目前沒有資料 發表意見 發表意見 發表 取消 資料儲存中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會員登入 公告: 11/15 知識團資料轉換作業說明 刊登贊助網站法蝶瑪莉皇后香氛福袋網購超值配 www.lafattehome.com 進口寢飾讓小資女變身香香公主!擴香、肥皂三區任選超值優惠,加贈口袋秘密香水! www.lafattehome.com 大買家網路購物 24h到貨 www.savesafe.com.tw 正宗網路量販店,包山包海包便宜,今天訂,明天到。 www.savesafe.com.tw 美麗工場398免運 maryworkshop.com 超顯瘦保暖內搭褲88元!花紋襪任選3雙198元。棉襪任選2雙88元. maryworkshop.com 拍手童裝網路商店 週年慶開跑 www.puzzlefolks.com 夏季出清品5件$495,秋冬新品3件$660起!滿兩千現折三百!滿額即免運! www.puzzlefolks.com 政茂企業 - 彈簧吊車 www.chengmao.com.tw 專業外銷製造商,吊重0.3 至30 公斤,懸吊工具輕鬆、省力、上下活動自如。 www.chengmao.com.tw 菜花皰疹out - 天祥中醫 www.tincheung.url.tw 菜花別家治不好,請找天祥中醫。輕輕一抹自然脫落,不痛不留痕跡,男性女性皆適宜 www.tincheung.url.tw最新傳染病 發問中 已解決 我這樣是得愛滋了嗎? 冷水就下鍋安全衛生的冷凍水餃煮法? 身體一直發疹 口交與性病 愛滋空窗期未滿的問題 更多 有打B肝疫苗且有抗體但B肝表面抗原呈陽性 口服五價輪狀病毒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什麼時候打好? 嘴破跟有愛滋病的人接吻~會不會得病? 更多 精選關鍵字 隔離 肺結核 狂牛症 防治 發燒 預防針 傳染途徑 陰性 健康檢查 流行 H1N1 抗體 皮膚病 潛伏期 打耳洞 新流感 SARS 危險性行為 卡介苗 菜花 流行性感冒 血親 帶原者 香港腳 泡疹 疫苗 治療 肝炎 愛滋病 症狀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2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奇摩知識+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醫療保健」之問答內容不能作為疾病診斷或治療之依據,亦無法取代醫師的診斷或治療。若有任何身心不適症狀,仍應盡速就醫。


凱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員登入 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知識+ 首頁 知識分類 電腦網路 科學醫療 醫療保健 煩惱心事 生活資訊 手機通訊 休閒嗜好 視聽娛樂 運動體育 社會人文 商業金融 教育學習 如何做 煩惱 主題知識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情人禁忌 防掉髮撇步 乾眼症 綠茶禁忌 呼吸減肥 主題 膠原蛋白新食感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首頁> 社會人文> 歷史> 歷史人物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中國歷代皇帝中那一位有『菩薩皇帝』之稱? 發問者:飛鷹 ( 實習生 3 級) 發問時間:2005-01-16 12:09:40 解決時間:2005-01-16 18:08:22 解答贈點: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4 評論: 0 意見: 3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72% 共有 74 人評價中國歷代皇帝中那一位有『菩薩皇帝』之稱? 中國歷代皇帝中那一位有『菩薩皇帝』之稱?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冥王貓 ( 實習生 5 級 ) ?> 回答時間:2005-01-16 12:16:00 [ 檢舉 ] 梁武帝(464-549A.D.)是南朝梁代(502-557A.D.)的開國皇帝,也 是一位以佛法治國的「奉佛天子」。武帝於天監年間(約512-519A.D. )編撰《在家出家受菩薩戒法》(註1),並跟據這部戒法於天監十八年 (519A.D.)四月八日從慧約智者 國師親受菩薩戒,其後梁國的王侯朝 士、僧尼庶民從受菩薩戒者凡四萬八千人(註2) 。《魏書》〈蕭衍傳 〉:「(蕭衍)令其王侯子弟皆受佛誡(菩薩戒),有事佛精苦者,輒加 以菩薩之號。其臣下奏表上書,亦稱衍為皇帝菩薩。」(註3) 梁武帝 所推展的受菩薩戒活動,以及以「皇帝菩薩」名號主導的政教結合政 策等事蹟,散見於正史、僧傳等史料中,其內涵意義應進一步探討。 武帝於大通元年(527A.D.)、中大通元年(529A.D.)、中大同元年(546 A.D.)、太清元年(547A.D.)四次捨身同泰寺。武帝「捨朕身及以官人 並王所境上,供養三寶。」(註4) 的活動,少則三天,十七天,多則 歷時三十七天,五十一天之久。捨身期間有四、五萬人參與的大法會 ,也有王公群臣以億萬錢奉贖「皇帝菩薩」的盛舉。此外,還進行著 各種遜位為僕、講經說法、服袞冕還宮、御太極殿行即位禮、大赦、 改元等繁瑣的活動。武帝曾敕令徐勉為這些新創的典禮撰定儀註,也 有謝吳的《皇帝菩薩清淨大捨記》三卷等紀錄(註5) 。雖然這些儀註 、實錄已經失傳,但是有關捨身同泰寺與「皇帝菩薩」理念的一再神 化等事蹟,仍散見於各種史料中。梁武帝受菩薩戒、捨身同泰寺與「 皇帝菩薩」理念緊密結合的活動,似乎在傳統的皇帝體制之外建立另 一種型態,在傳統的政治文化中凸顯另一種意義,值得進一步研究。 秦漢以來的皇帝皆具有「政教合一」的「聖王」或「真命天子」 等身份,君主身上帶著濃厚的宗教性神秘色彩,似乎是傳統政治文化 的主要特性(註6) 。秦漢以來的君主集權體制中,皇帝居於統治結構 的主體地位,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然而魏晉南 北朝時代,皇帝的權威受到士族的挑戰;聖王治世的政治文化也受到 外來的佛教影響;人們在帝國崩潰之後的亂世裡,企盼著新的理想安 樂國之來臨。梁武帝的受菩薩戒、捨身同泰寺等活動來自於外來的佛 教文化。「皇帝菩薩」理念主導下的政治行為,也有別於先前傳統的 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中的「皇帝」作為。因此,對於梁武帝受戒、捨 身與「皇帝菩薩」理念的事蹟,應該超越舊有的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 之外,配合新的時代脈動之發展,才能更清楚的瞭解這些 44頁 史實的意義。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長期分裂、政局動盪的時代。亂世中的人們於 顛沛流離、危疑困頓之際,更迫切的需要宗教的安慰與領導。外來的 佛教在這種時代的需求下,得以迅速地、普遍地獲得社會上各個階層 的信仰。寺院沙門也逐漸擴展其經濟利益、社會地位且參與政治權力 的運作。到了南北朝中葉,寺院沙門已經與帝王 (包含宗室) 、貴族 成鼎足三分的三大勢力之一(註7) 。北方在胡人強大的武力之下,貴 族與沙門皆受制於胡人君權。北魏初年道人統治果輔佐太祖,創立了 「皇帝即如來觀」的政教結合政策。大約在梁武帝的創業時期,曇曜 等人再進一步的將「皇帝即如來觀」具體表現於雲岡、龍門等石窟中 巨大的「帝王如來身」大石佛的建造上,並大力推行此種以「皇帝如 來」為主導的政教結合政策。南方的政教環境與北方有極顯著的差異 。東晉南渡,獲得貴族鼎力支持,才得以立國江南,也因而君權下移 於門第。佛教僧侶能融合佛法玄理而與名士相談論,也因此獲得王侯 、貴族的結納,遂得以堅持「沙門不敬王者」而獨立於君權之外的佛 教傳統。慧遠的「沙門不敬王者論」一方面提昇沙門自主於王權之上 的理論基礎,即「不順化以求宗」,另一方面也將中國文化的「聖王 思想」與印度文化的「轉輪聖王思想」結合在一起,為中國的「皇帝 」概念進一步結合印度的「菩薩」概念建立了理論基礎,即「釋加與 堯孔,歸致不殊。」(註8) 。南朝的君權如果要超越「沙門不敬王者 」的抵制,勢必要將皇帝提昇到佛菩薩的地位,方能掌握教權而合法 的管理僧侶。梁武帝是一位想有作為的君主,他一方面嚴士庶之限, 提倡以才學為任官的標準,企圖打破社會貴族體制的限制,而代以皇 帝為主的國家貴族體制(註9) ;另一方面想創造類似於北朝「皇帝如 來」的新理念,建立以皇帝為主的「國家佛教體制」而有利於政治與 佛教的各種改革工作。因此,梁武帝「皇帝菩薩」的新理念,乃是順 著魏晉南北朝政治與佛教的時代潮流而被創造出來。 前輩學者如安藤圓秀,湯用彤,內藤龍雄,太田悌藏,春日禮智 ,新田雅章,橫超慧日,伊藤隆壽,山田慶兒,牧田諦亮,方立天, 孫述圻,中□隆藏,諏訪義純,安田二郎,周一良,越智重明,森三 樹三郎等人,對梁武帝的佛教或政治等方面的研究,已經有頗為豐碩 的研究成果,足為後學者奠定良好的基礎(註10)。但是,前輩學者尚 未觸及梁武帝「皇帝菩薩」這一「政教結合」的核心理念。山崎宏〈 梁武帝佛教信仰〉,雖提出「皇帝菩薩」等名詞,但未對此一名 詞深入研究(註11)。藤堂恭俊〈江南江北佛教──菩薩戒弟子皇 帝皇帝即如來〉指出江南梁武帝的「菩薩戒弟子皇帝」與江北的「 皇帝即如來觀」,兩者不同的歷史發展情形,但仍 45頁 未深入探討「皇帝菩薩」與受戒、捨身等史實更深層的涵義(註12)。 本文擬在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上,結合有關的史料,對梁武帝的受戒 、捨身與「皇帝菩薩」理念等史實,做較完整、詳盡的探討。希望能 了解梁武帝在既有的政治體制與文化之外,順應當時流行的佛教信仰 ,如何經由受菩薩戒活動的推展,而建立一個神聖的「皇帝菩薩」地 位。梁武帝又如何接二連三的捨身同泰寺,經由儀式化、偶像化的過 程,累積自己的聲望、權威,使君權能合理的凌駕於沙門、貴族之上 ,能合法的擁有王法與佛法的權柄,而強化他的「皇帝菩薩」地位。 或許經由梁武帝的受戒、捨身與「皇帝菩薩」地位的建立、神化過程 ,能為舊政教體制邁向新政教體制的歷史發展,提供些微的啟示。 壹、受菩薩戒「皇帝菩薩」地位的建立 一、受菩薩戒及相關問題 有關梁武帝親受菩薩戒的史實,先摘錄如下: 《南史》〈梁本紀〉: 天監十八年夏四月丁巳(八日),帝於無礙殿受佛戒,赦罪人 (註13)。 《梁書》卷二〈武帝紀〉: 天監十八年,四月丁巳,大赦天下(註14)。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九〈梁本紀五〉引用《梁書》的簡略記 載(註15),而《續高僧傳》卷六〈慧約傳〉等有詳細的描述: 皇帝□彫反樸,信無為道,發菩提心,搆重雲殿。以戒業精微 ,功德淵廣。既為萬善之本,實亦眾行所先。譬巨海百川之長 ,若須彌群山之最。三果四向,緣此以成。十力三明,因茲而 立。帝乃博採經教,撰立戒品。條章畢舉,儀式具陳。制造圓 壇,用明果極。以為道資人弘,理無虛授。事藉躬親,民信乃 立。且帝皇師臣,大聖師友。邃古以來,斯道無墜。農、軒、 周、孔,憲章仁義。況理越天人之外,義超名器之表。以(慧) 約德高人 46頁 世,道被幽冥,允膺□梨之尊,層當智者之號。逡巡退讓,情 在固執。慇懃勸請,辭不獲命。......十八年己亥四月八日, 天子發弘誓心,受菩薩戒。乃幸等覺殿,降彫玉輦。屈萬乘之 尊,申再三之敬。暫屏袞服,恭受田衣。宣度淨儀,曲躬誠肅 。于時日月貞華,天地融朗。大赦天下,率土同慶。自是 (慧 約) 入見,別施漆榻。上先作禮,然後就坐。皇儲以下,爰至 王姬,道俗庶士,咸希度脫。弟子著籍者,凡四萬八千人 (註16)。 《續高僧傳》卷五〈法雲傳〉: 帝抄諸方等經,撰受菩薩戒法,構等覺道場。請草堂寺慧約法 師,以為智者。(武帝)躬受大戒,以自莊嚴。自茲厥後,王侯 朝士,法俗傾都,或有年臘過於智者,皆望風奄附,啟受戒法 (註17)。 《魏書》〈蕭衍傳〉: 蕭衍崇信佛道,於建業起同泰寺,......衍每禮佛,捨其法服 ,著乾陀袈裟。令其王侯子弟皆受佛誡,有事佛精苦者,輒加 以菩薩之號。其臣下奏表上書亦稱衍為皇帝菩薩(註18)。 根據以上的史實,可以歸納為下列四個研究主題: (一)、受菩薩戒的動機:武帝「信無為道,發菩提心」信仰佛法 道理,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武帝認為戒律是佛法的根 本,佛菩薩皆緣於行菩薩戒而得以成就。因此,必須親自受菩薩戒, 努力奉行,才能為萬民所信重,才能領導僧俗等人。梁武帝受菩薩戒 的動機,可能一方面來自於個人的宗教接觸與個人宗教人格的形成, 因為本文不是宗教心理學等專門性研究,這一方面不擬深入探討。本 文為歷史學的探討,視梁武帝為梁代政教結合政策的主要擬定與執行 者,受菩薩戒的動機與他的政策取向應該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因此, 本文將受菩薩戒的重機,放在整體的政教背景中探討。 (二)、受菩薩戒法的編訂與實施:武帝為了親率僧俗受菩薩戒「 乃博採經教,撰立戒品」,「抄諸方等經,撰受菩薩戒法」。武帝的 受菩薩戒不是率爾舉行的,而是經過仔細的研究與規劃,甚至從廣博 的佛教經藏裡編撰成一部《在家出家受菩薩 47頁 戒法》。以這部菩薩戒法做為受菩薩戒活動的最高依據。因此要了解 受戒活動,必須深入探討這一部戒法。本文主題在受戒與「皇帝菩薩 」理念的關係,著重在武帝的菩薩化之理論根據以及如何成為神聖的 「皇帝菩薩」等課題;此外,這部戒法牽涉到佛教律藏,尤其大乘菩 薩戒深廣的課題,不是本文可探究清楚的,他日當另闢專文探討。 (三)授戒法師的徵選:「道資人弘,理無虛授,......帝皇師臣 ,大聖師友,邃古以來,斯道無墜。」佛道必須憑藉人師的弘傳,授 菩薩戒不能不經過法師而憑空虛授。因此,皇帝的受菩薩戒儀式之「 證人」、「教師」人選,也必須由德高望重的「智者國師」來擔任。 梁武帝必須經由「智者國師」參與的授戒儀式,才能成為「菩薩戒弟 子皇帝」,成為合於佛法的「佛弟子」,而獲得佛教徒的認同與信賴 。「智者國師」形式上是皇帝的師友、授戒師父,他必須具備有相當 崇高的聲望,卓越的道德典範,良好的學術素養等條件,方能擔當重 任。草堂寺慧約法師被選取為「智者國師」,在四月八日的授菩薩戒 法會上為梁武帝授戒,成為帝王師,接受皇帝遵以師禮的禮遇。如果 從皇帝與僧侶,王者與沙門其間的地位高低等關係來看,這是一項微 妙的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四)、「皇帝菩薩」理念以及地位的建立:梁武帝在天監十八年 四月八日發菩提心,立下弘誓大願誓行菩薩道;暫時摒棄皇袍,恭敬 地穿上袈裟,按照儀式的規矩,唱誦跪拜;虔誠肅穆的從慧約國師受 菩薩戒。這一天,大赦天下,讓全國人民共同來慶賀「菩薩戒弟子皇 帝」的誕生。梁國人民受到皇帝親受菩薩戒的影響,從皇太子、王妃 以下,道俗庶士都希望經由菩薩戒行的實踐而得到解脫。因此,全國 人民從慧約國師受菩薩戒者,高達四萬八千人。梁武帝親受菩薩戒的 作用,對梁朝的佛教化及社會教化,乃至政治風氣等,當有深廣的影 響,可以進一步研究。另一方面,梁國王臣、僧俗都在慧約國師的主 持之下受菩薩戒,而步上菩薩持戒修行成佛的解脫之道。如此一來, 慧約國師將成為梁朝佛教界最高權威,享有如同「教皇」般尊崇的地 位。如果,慧約國師經由授菩薩戒儀式的舉行,而享有超越「菩薩戒 弟子皇帝」之上的「教皇」地位,則皇帝在佛教界的地位將處於沙門 之下。這種以僧侶主導的授菩薩戒儀式,雖然符合東晉南朝以來的「 沙門不敬王者」之傳統,也符合佛教教團中出家僧侶為尊的教義。但 是,梁武帝即位以來所推行的政教給合政策,其目標在消減「沙門不 敬王者」的理論之傳統束縛,企圖建立類似北朝「皇帝如來」的「帝 王佛」神聖地位。梁武帝與「建康教團」的成員,經過天監年間十餘 年的努力,在政教結合政策的擬訂、規劃、執行方面,乃至於政教結 合政策下的 48頁 學術工作,其主要目的在於使皇帝菩薩化、神聖化,成為主導佛教界 的「皇帝菩薩」。(註19)所以,菩薩戒法會的主導者應該是皇帝而不 是僧侶;菩薩戒活動所要付予最神聖、最崇高地位的對象,不是「智 者國師」慧約,而是「皇帝菩薩」蕭衍。梁武帝如何經由菩薩戒法會 的舉行,由「菩薩戒弟子皇帝」躍昇為「皇帝菩薩」,此一問題必須 深入探討菩薩戒法會中「皇帝」與「國師」的關係,才能理解。 以下針對天監十八年四月八日,梁武帝親受菩薩戒所引起的各種 問題,作進一步的深討。 二、皇帝的菩薩化之理論根據 梁武帝如何經由受菩薩戒法會的舉行,建立其「皇帝菩薩」的神 聖地位?首先必須就梁武帝成為一位神聖的菩薩之理論根據,作深入 的探討。根據諏訪義純的研究:梁武帝大約在天監十一年至十八年間 (512-519A.D.) 編撰完成《在家出家受菩薩戒法》。(註20)梁武帝編 撰的《在家出家受菩薩戒法》,詳細紀載有關受菩薩戒的理論依據、 儀式規範、戒條、戒場佈置等項目。雖然《在家出家受菩薩戒法》已 大半佚失,但是根據Pelliot chinois 2196(伯希和2196號)的《出家 受菩薩戒法卷第一》 的敦煌殘卷,吾人仍可以獲得相當寶貴的資料 (註21)。後人探討有關受菩薩戒的理論、儀式等情形,也祇能根據這 部碩果僅存的史料。天監十八年五月敕寫的《出家人受菩薩戒法卷第 一》以下簡稱《菩薩戒法》,其〈序〉中詳記本戒法所依據的經典以 及編撰旨趣。 戒本宗流,大抵有二:一出菩薩地持經,二出梵網經。...... 後有求那跋摩於祇洹寺,譯出菩薩善戒經。地持、善戒,大意 相似,曲細推檢,多有不同。......世間所傳菩薩戒法,似欲 依二經(地持經、梵網經),多附小乘行事。撰菩薩戒法,乃有 多家。鳩摩羅什所出菩薩戒法。高昌曇景口所傳,受菩薩戒法 。羅什是用梵網經。高昌云彌勒所集(地持經)。亦梵網經,長 沙寺玄暢所撰菩薩戒法。京師有依優婆塞戒經撰菩薩戒法。復 有依瓔珞本業經撰菩薩戒法。復有依觀普賢行經撰菩薩戒法。 粗是所見,略出六家。......今所撰次,不定一經。隨經所出 ,採以為證。於其中間,或有未具,參以所聞,不無因緣。不 敢執己懷抱,妄有所作。唯有撰次,是自身力集,為在家出家 受菩薩戒法(註22)。 49頁 梁武帝《菩薩戒法》的編撰,自己申明主要依據《菩薩地持經》 、《梵網經》兩種經典,以及六家傳世的《菩薩戒法》。根據諏訪義 純的考證,《菩薩戒法》還引用姚秦.鳩摩羅什譯《發菩提心經論》 《華手經》、《大智度論》、《般若波羅蜜經》;劉宋,僧伽跋摩譯 《摩得勒加經》;劉宋.求那跋摩譯《菩薩善戒經》,《勝鬘經》; 劉宋.曇無密多譯《觀普賢行經》;南齊.僧伽跋陀羅譯《善見律毗 婆沙》;北涼.曇無讖譯《優婆塞戒經》、《涅槃經》、《大集經》 等多種經論(註23)。梁武帝進一步的指出,撰次的方式不完全遵循某 一部經典的理論,而隨著各種經典顯示的理論特性,參酌採錄以為《 菩薩戒法》的依據。佛教經論的結集歷時久遠,成於各時各地的佛教 徒。因此,某一部佛教經論所主張的說法,可能與其他經典有很大差 距,甚至互相矛盾抵觸。而且這種理論的多元性、多重性,也可以陳 述在同一部經典上。例如:《大般涅槃經》對於「一闡提成佛說」, 前後卷有不同的理論。梁武帝《菩薩戒法》雖很嚴謹地引用各種經論 為依據,但是不固定遵循某一部經某一種理論,「隨經所出,採以為 論」,以佛經證成己說。甚且,在各種經論之間所未具備的理論,則 「參以所聞,不無因緣」。這種「自身力集」的撰次方式,可以相當 自由地創造適合於自己需要的新理論。梁武帝可以經由這部《菩薩戒 法》的理論、儀式等規範下的活動運作,塑造「皇帝菩薩」的神聖地 位。首先,從理論的建立方面探討「智者」與「皇帝」所具有的地位 與性質。 按照梁武帝《菩薩戒法》的規定,受菩薩戒前三日,應先建立戒 場。戒場前面中央南向為諸佛菩薩像。受戒日,智者先入道場內,當 佛像前東向或西向;欲受戒的佛弟子面向佛像胡跪,觀禮時眾列席兩 旁(註24)。時眾僅限於列席、觀禮而已,不具其他意義。整個受菩薩 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佛菩薩、智者、受戒者三者之間相互關係。受 菩薩戒最重要的目的,在使受戒者得戒。得戒係受戒者獲得菩薩戒所 具有的各種不可思議超自然的能力,有助於受戒者完成菩薩行,解脫 成佛。因此,受菩薩戒的主要重要,在於受戒者從誰得戒。《菩薩戒 法》〈羯磨四〉: 臨壇,智者,是教師。......雖就教師受菩薩戒,此乃是就十 方一切諸佛受。所以菩薩善戒經言:「菩薩受持菩薩戒者,終 不自念我所受戒,從和上師邊受得,自念乃從十方諸佛邊受戒 。若從師及和上邊受戒者,不名菩薩戒。若從十方佛菩薩受得 者,乃菩薩戒。」善戒經所以作如是說者,此中有意。明地 ( ?) 教師是依以為主,心所正念實在諸佛。若佛與戒,有本願 力,有不思誼力。一切戒神承佛神力,衛護是人,永不捨離。 生生世世不顛倒,生生 50頁 世世不忘失。若止是教師所授戒者,無有如是不思誼力(註25) 。 《菩薩戒法》認為,受戒者雖然形式上是依擔任「教師」智者國 師邊受戒,但實質上應自念是從佛菩薩邊得戒。梁武帝認為《菩薩善 戒經》這種說法,是因為從凡人的教師受戒。無法獲得不思誼力;正 念諸佛,從佛得戒,才能獲得佛的本願力、不思誼力、戒神的衛護力 。因此受戒者得以生生世世不忘失所受菩薩戒,直到成佛。《菩薩戒 法》又強調出家人在沙彌戒、具足戒之後,重受菩薩戒時不必再從凡 人的和尚、三師七證邊受戒,而直接從佛得戒。並且引用《觀普賢行 經》的說法為依據。《菩薩戒法》〈受攝大威儀戒五〉: 出家人重受調御戒,不如初受法,依和上受三皈、十戒,三師 七證受具足戒。重受調御戒者,受菩薩戒日,即於壇上,次第 具受。請佛為和上,智者為□梨,大地菩薩為證。......觀普 賢行經亦云:「唯願釋迦牟尼正遍知世尊,為我和上。文殊師 利具足大慧者,願以智慧,授戒清淨諸菩薩法。彌勒菩薩大慈 日,憐愍我故,亦應聽我受菩薩法。十方諸佛,現為我證。」 如此亦是別請一佛一菩薩,是別請亦是一法。但有一意,當應 作無限量心。若心有限量,有緣諸佛及諸菩薩,欲等加神力, 則不能得。非是諸佛菩薩心不平等,實是行者意有限量。自作 分別,事成隔礙。即此,觀普賢行經亦云:誦大乘經,思第一 義甚深空法,一彈指頃,除去百十萬阿僧祇生死之罪。行此行 者,是真佛子,從諸佛生。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為其和上,是名 具足菩薩戒者。不須羯磨,自然成就如是(註26)。 梁武帝《菩薩戒法》佛用了《菩薩善戒經》與《觀普賢行經》兩 家的說法為依據,強調受菩薩戒者不是從凡人的「智者」得戒,而是 從神聖的「佛菩薩」得戒。《菩薩戒本》顯然有意忽略可以從凡人的 智者、法師等人得戒的說法。因為同樣為《菩薩戒法》引用的另外四 家戒法所根據的三部佛經:《梵網經》、《菩薩瓔珞本業經》、《優 婆塞戒經》等,即主張可以從凡人的法師得菩薩戒。《梵網經》: 若現前先受菩薩戒法師前受戒時,不必要見好相。何以故,以 是法師,師師相授故,不須好相。是以法師前受戒,即得戒。 以生重心故,便得戒(註27)。 51頁 姚秦.竺佛念譯《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 佛子,受戒者有三種受。一者,諸佛菩薩現在前受,得真實上 品戒。二者,諸佛菩薩滅度後,千里內有先受菩薩戒者,請為 法師教授我戒。我先禮足,應如是語:請大尊者為師,授與我 戒。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者,佛滅度後千里內無法 師之時,應在諸佛菩薩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 是得下品戒(註28)。 《優婆塞戒經》認為在家菩薩受菩薩優婆塞戒,從智者法師, 以及和合眾僧滿二十人作白羯磨,可以得戒(註29)。 梁武帝《菩薩戒法》主張:受菩薩戒者係從神聖的佛菩薩邊得戒 ,不是從凡人的智者或法師得戒。智者國師在菩薩戒法會上,祇是受 菩薩戒者所依託的一種人證而已;祇有佛菩薩的神聖力量,才有各種 不思議的超自然力,使受戒者得戒。《菩薩戒法》似乎隱含著皇帝可 能有一種如同「佛菩薩」般的神聖力量,而「智者國師」的授戒法師 並未具備「佛菩薩」般的神聖力量。《菩薩戒法》〈受攝大威儀戒法 五〉在正式受戒前,智者的表白: 智者起,立佛像邊,白言:某甲善男子〈受菩薩戒者〉,有識 神以來至於今生,浪心流動,客塵所染。無明厚重,志力淺弱 ,無弘誓願,無曠濟意。所可受持聲聞律儀,不能遠大,止盡 形壽。以諸佛本願力,大地菩薩慈悲力,以善知識因緣力,今 日自始覺悟。已自慚愧、懺悔、發菩提心,如法清淨,堪入律 行。今日為某甲善男子,求哀諸佛,乞次第受攝大威儀戒。仰 願十方一切諸佛,以大慈心,乞善男子某甲攝大威儀戒,十方 大地菩薩,同為勸請,同為作證。某甲等(此某甲是智者)今日 ,承佛威神,亦為證人(註30)。 智者國師站在佛像邊面對佛菩薩像,向受戒者所宣稱的這一段表 白含有特殊的意義。智者宣稱:所有受戒的佛弟子們,自從有識神以 來,輪迴至今,都沒有恢弘的誓願。儘管出家受持沙門的聲聞律儀戒 ,那也僅限於當世守戒而已,缺乏菩薩生生世世普渡眾生的遠大、兼 濟之誓願。直到現在,受戒者才因為諸佛的本願力,大地菩薩的慈悲 力,善知識的因緣力之庇祐、影響下,覺悟而要受菩薩戒。「善知識 因緣力」與「諸佛本願力、大地菩薩慈悲力」並列,也許有其特殊的 作用在。以下 52頁 嚐試分析這幾種神聖的力量。 1.「諸佛本願力」: 本願力量本願的力用之意,又稱為宿願力,大願業力;是諸佛在 因位菩薩修行時所發的誓願力用,在佛位果地顯現的力量。本願又分 為總願與別願。總願是一切菩薩共通之誓願,即四弘誓願,也可歸納 為「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一偈。別願是諸佛菩薩特殊的願心,例如 :《小品般若經》的六願思想,藥師如來佛的十二願(註31)。鳩摩羅 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十七〈夢行品〉: (菩薩)見諸眾生互相瞋恚□罵、刀杖瓦石共相殘奪命,當作是 願,我隨爾所時行羼提波羅蜜,我作佛時,令我國土眾生無如 是事,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如善知識、皆行 慈悲。......令我國土眾生無如是事(不修三乘道),一切眾生 勤修精進,於三乘道各得度脫。......(菩薩)見眾生愚癡失世 間出世間正見,或說無業,無業因緣,或說神常,......當作 是願我隨爾所時行般若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如我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令我國土眾生無如是事(皆住正見) (註32)。 諸佛本願力,是諸佛之所以成佛的力用,此種本願力用可以引領 凡夫眾生走向菩薩道。《菩薩戒法》〈羯磨四〉記載智者在為戒子正 式授戒之前,引導受戒弟子發各種菩提誓願,計有攝眾生十一願、攝 善法十願、供養三寶三願。這些願文詳載諸菩薩因位的誓願(註33)。 由此可見「諸佛本願力」是一種諸佛菩薩才具備的不思議的、超自然 的神力。 2.「大地菩薩慈悲力」: 《菩薩地持經》卷五〈菩薩地持方便處戒品之餘〉:(請戒者) 於三世十方佛及大地菩薩前,恭敬作禮,念其功德。......受 菩薩戒竟,次第十方一切世界無量諸佛,及住大地諸菩薩前, 法有相見(註34)。 從《地持經》有關「大地菩薩」的前後文意,以及 (《瑜伽師地 論》) 卷79〈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八〉的記載可以看出「大地菩薩」 。係指進入「十地」等聖位的菩薩,或現住在大地上的菩薩,應屬「 聖位」的菩薩,而不是「凡夫位」的菩薩(註35)《菩薩善戒經》〈畢 竟地畢竟品〉: 53頁 菩薩摩訶薩信於菩提及菩提道,信菩提道故,見苦眾生生大慈 心,生慈故即作是願,願我救濟如是等苦(註36)。 大地菩薩見苦眾生則生大慈悲之心,以此大慈悲心力,可以救濟 眾生苦。《菩薩戒本》〈請戒三〉: 修慈心時,等視眾生,猶如己子,修悲心時,不愛己身,濟眾 生苦(註37)。 以上可見「大地菩薩慈悲力」也是一種「聖位」菩薩的不思議能力。 3.「善知識因緣力」: 《大般涅槃經》云:  善知識者,所謂佛菩薩、辟支佛、聲聞、人中、信方等者。何 故名為善知識耶?善知識者,能教眾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 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復次善知識者,如法而說如說而行。夫何 名為如法而說如說而行?自不殺生教人不殺,乃至自行正見教 人正見。......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自能修 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聞 、智慧。復以是義,名善知識(註38)。 《菩薩地持經》云: 菩薩成就八事,滿足一切善知識行。一者善住律儀戒而不毀犯 。二者多聞現在覺悟。......菩薩有五事,真善知識,調伏眾 生為善知識事。一者語言,二者與念,三者教授,四者教誡, 五者說法。以是五事廣化眾生(註39)。 由以上經典可知「善知識」是神聖的佛菩薩,也可以是世俗的凡 人。善知識是對人有大利益的師友,能自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也能 教別人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導師。雖然慧約智者國師是可以成就戒 子的「善知識」,但是,總觀梁國內能兼備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又能 編撰《菩薩戒法》,建戒場,聘「智者」,舉行菩薩戒法會的大善知 識,似乎祇有「皇帝」一人堪當此重任。所以《菩薩戒法》的「善知 識」指的應該是梁武帝本人。「因緣」,梵語 Hetu-pratyaya是動機 、原因等意思(註40)。 54頁 《維摩詰經集註》:「什曰:力彊為因,力弱為緣。肇曰前緣相生, 因也。現相助成,緣也。」(註41)一物之生,親與強力者為因,疏漆 弱力者為緣(註42)。「善知識因緣力」似乎影射著梁武帝促成全國佛 教徒重受菩薩戒活動的廣大力量。 《菩薩戒法》規定已經受聲聞律儀戒的沙門,在重新接受菩薩戒 時,或轉受菩薩戒時,都必須唱誦「善知識因緣力」的詞句。例如從 信佛學佛最基本的「歸依三寶戒」,沙彌的「十戒」,比丘比丘尼的 「具足戒」而轉成菩薩戒時,都必須重覆唱誦如下詞句:    某甲從有識神以來,至於今生,浪心流動,客塵所染,無明厚 重,志力淺弱,無弘誓願,無曠濟意。所可受持聲聞律儀,不 能遠大,止盡形壽。以諸佛本願力,大地菩薩慈悲力,以善知 識因緣力,今日始覺悟。某甲從今日乃至菩提,歸依佛。.... 某甲從今日乃至菩提,受持具足攝大威儀戒,誓不起犯(註43) 。 受戒者在整個菩薩戒法會上所承受到的三種神力是:「諸佛本願 力,大地菩薩慈悲力,善知識因緣力。」而智者也祇有在受菩薩戒當 天的法會上,承蒙「佛、菩薩、善知識」的威神力,得以為「證人」 ,協助受戒者獲得「佛、菩薩、善知識」的庇祐而得戒。在現實世界 裡,佛菩薩並不能現身來主導菩薩戒法會,而僅次於佛菩薩的「善知 識」卻是現實世界的最高領袖──皇帝,皇帝不但被神化,而得以與 佛菩薩同列,且隱約的以甚廣大的「因緣力」主導整個受菩薩戒活動 。 總結《菩薩戒法》的理論說法,可以歸納為兩點: (一)、「智者」在菩薩戒法會上祇是一名「教師」或「證人」。 受戒者得戒不是來自於「智者」,而是神聖的「佛、菩薩、善知識」 。「智者」之所以能成為菩薩戒法會的「證人」,係承「佛、菩薩、 善知識」之威神,更重要的是受「皇帝」這位善知識的聘請。 (二)、「皇帝」在菩薩戒法會上,被神化為擁有因緣力的「善知 識」,因而得與「佛、菩薩」同列。「皇帝」是現實的菩薩戒法會之 主導者,因為「皇帝」的「因緣力」,才有菩薩戒法會各項活動的進 行與受戒者獲得菩薩戒之成果。《菩薩戒法》第70行「於其中間,或 有未具、參以所聞,不無因緣。」的撰次方式中,在沒有任何佛經可 資引證下,特別「參以所聞,不無因緣」為梁武帝創造了「善知識因 緣力」,使「皇帝」神聖化為「菩薩」,獲得了有力的理論根據。 55頁 貳、從世俗的「菩薩戒弟子皇帝」到神聖的「皇帝菩薩」 菩薩戒法會在現實世界中舉行,佛菩薩不能以具體真人的形態來 主持;皇帝不適合親自臨壇主持,而且梁武帝在親受菩薩戒時是位受 戒者,不能分身為二人。因此,需要一位能擔任「智者」職務的法師 ,親臨引導各種儀式的進行。擔任「智者」職務的法師,其形象與地 位應該是在「皇帝」一人之下,僧俗臣民等萬人之上。這樣的「智者 國師」才能為梁朝上自皇帝、太子、王侯、僧正,下至僧尼、庶民等 四萬八千名的佛弟子授戒。所以,膺任「智者」人選的國師,其戒律 修持、佛學素養、聲望、年齡等各方面條件,必然是一時之選。智者 國師在菩薩戒法會中,不但要為受戒者傳戒,而且另一項任務是使梁 武帝登上與「佛菩薩」同列,神聖的「善知識」聖位。換句話說,智 者國師不但要使梁武帝成為受過戒的「菩薩戒弟子皇帝」,還要使他 成為神聖的「皇帝菩薩」。智者國師雖然在各種條件上必須是萬人之 上的一時之選,但是他的個性、形象、聲望絕對不是一個「強者」的 典型,以致於有侵犯「皇帝菩薩」神聖形象之虞。因此,擔任菩薩戒 法會的「智者國師」之人選,必須慎重的抉擇。 一、「智者國師」人選的抉擇 「智者國師」的條件,在《菩薩戒法》中有詳細的規範。《菩薩 戒法》〈請戒三〉:  菩薩欲學菩薩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若在家若出家, 發無上菩提願已。於同法菩薩,已發願者,有智有力、善語善 義、能誦能持,至如是菩薩所請戒。臨受戒應問戒相,若問者 ,智者應為說;若不問,智者亦應說。經言:欲受菩薩戒時, 智者應先為說菩薩摩得勒伽藏(註44)。 《菩薩戒法》認為授戒法師──「智者」必須具備「同法菩薩, 已發願者,有智有力,善語善義,能誦能持」的條件。《菩薩戒法》 「智者」條件,係引用《菩薩地持經》的說法。《菩薩地持經》除了 以上的「智者」條件外,還詳細規定如下: 56頁 若不信者則不從受。謂初聞菩薩戒,不信,不順,不能思惟。 □者,貪者,多欲者,不知足者,破戒者,慢緩者,不護戒者 ,瞋者,恨者,不堪忍者,懶惰者,懈怠者,著睡眠者,樂說 世事者,如是等人,患不從受(註45)。 聘任菩薩戒法會「智者國師」人選的作業程序上,梁武帝規劃得 相當仔細,也慎重地抉擇。《續高僧傳》〈智藏傳〉: 帝將受菩薩戒,敕僧正(慧超)牒老宿德望。時(慧)超(僧)正, 略牒法深、慧約、智藏三人,而帝意在於智者(慧約),仍取之 矣(註46)。 梁武帝將受菩薩戒時,首先敕命大僧正慧超,推薦「老宿德望」 的僧侶人選。大僧正主管全國一切僧尼,是梁國佛教教團最高領導者 。由大僧正慧超推薦「老宿德望」的高僧,來擔任梁武帝的授戒國師 ,是合理合法的一項決定。大僧正慧超也居於職責所在推薦法深、慧 約(452-535A.D.)、智藏(458-522A.D.)三名人選。梁武帝在這三名人 選中,親自裁決而聘請慧約法師為「智者國師」。不取排在第一名的 法深與排在第三名的智藏?其間的抉擇耐人尋味。以「老宿德望」的 標準而言,無疑這三人皆為梁國的一時之選。從「老宿」的年齡來看 ,天監十八年(519A.D.) 慧約年六十八歲,智藏年六十二歲,梁武帝 年五十六歲;法深則無資料可考,猜想他的年齡應該比慧約還大,所 以被排為第一名。光宅寺法雲、莊嚴寺僧旻是梁武帝的家僧,而且常 在內廷襄助武帝裁決政教事務,可說是政教結合政策的決策內圈之兩 位重要人物。法雲與僧旻在天監十八年同為五十三歲。他們二人未被 列入「智者」的推薦名單中,可能是年齡比梁武帝小的關係,不足以 為帝王師。 梁武帝未選取法深法師為「智者」,可能是法深除了是梁國「老 宿」僧侶中以年齡見尊外,在學問、道德、形象、聲望等「德望」上 ,比不上慧約、智藏,所以未被聘用。吾人從《高僧傳》等各種史料 上,都找不到有關法深的絲毫資料,也許可以作為法深缺乏「德望」 的佐證。而慧約卒後,梁武帝為其下敕豎碑墓右,詔王筠為碑文。王 筠〈國師草堂寺智者約法師碑〉,現存於《全梁文》。此外,《續高 僧傳》〈慧約傳〉、有將近二千五百字的本傳(註47)。智藏卒後,也 由新安太守蕭機製文,湘東王繹製銘,太子中庶子陳郡殷鈞為立墓誌 。《續高僧傳》〈智藏傳〉保留有三千多字本傳(註48)。從慧約、智 藏的本傳等資料上,可以進一步探討為何梁武帝捨智藏而任命慧約 57頁 為智者的原因。 比較現存有關慧約與智藏的資料,智藏的家世、聲望、學問似乎 優於慧約。《續高僧傳》〈智藏傳〉: 釋智藏,姓顧氏。吳郡吳人。吳少傳曜之八世也。高祖彭年, 司農卿。曾祖淳,錢唐令。祖瑤之、員外郎。父映、奉朝請。 ......年十六,代宋明帝出家。以泰初六年,敕住興皇寺。.. ....當時(齊世)柔、次二公,玄宗蓋世。初從受學、挹酌經論 、統辯精理、及其開關延敵,莫能涉其津者。藏洞曉若神,微 言每吐,預有比蹤,罔不折服。於是二僧(僧柔、慧次)歎揖, 自以弗及也。齊太尉文憲王公,深懷欽悅,爰請安居,常歎相 知之晚。太宰文宣王,建立正典,紹隆釋教。將講淨名、選窮 上首。乃招集精解二十餘僧,探授符策,乃得於藏。年臘最小 ,獨居末座。敷述義理,罔或抗衡。道俗翕然,彌崇高譽。.. ....逮有梁革命,大弘正法。皇華繼至,方遊京輦。天子下禮 承修,榮貴莫不竦敬。......敕於彭城寺講成實,聽侶千餘, 皆一時翹秀,學觀榮之。又敕於慧輪殿講般若經,別敕大德三 十人預座。藏開釋發趣,各有清拔,皆著私記,擬後傳習。.. ....凡講大小品、涅槃、般若、法華、十地、金光明、成實、 百論、阿昆曇心等。各著義疏行世(註49)。 智藏系出吳郡顧氏,孫吳以來六朝的高門。智藏代宋明帝出家, 敕住興皇寺,可說是一名「皇帝沙門」。智藏的學問早在齊世的青年 時期,就被太尉王儉,太宰文宣王所重視,名列二十餘義解名僧之一 。進入梁朝之後,為梁武帝所尊崇,並被聘為開善寺寺主。梁武帝經 常敕請智藏在彭城寺、建康宮城等地講經。當時的三十位大德僧侶, 也受武帝別敕往聽講。這些大德還私下記錄筆記,供俟後傳習講授之 用。智藏可說是當時的義學高僧,講授《般若經》、《涅槃經》、《 法華經》、《十地論》、《金光明經》、《成實論》等經論、並各著 有義疏傳世。反觀慧約的家世、聲望、學問,雖然也為時人所敬重, 但是與智藏相比似乎略遜一籌。《續高僧傳》〈慧約傳〉: 釋慧約,姓婁,東陽烏傷人。祖世蟬聯東南冠族。......宋泰 始四年,於上虞東山寺,辭親翦落,時年十七,事南林寺沙門 慧靜。靜於宋代,僧望之首,律行總持。......齊竟陵王作鎮 禹穴,聞約風德,雅相嘆屬。時有釋智秀、慧 58頁 次等,並名重當鋒,同集王坐。約既後至,年夏未隆,王便歛 躬盡敬,眾咸懷不悅之色。王曰:此上人方為釋門領袖,豈今 日而相待也。故其少為貴勝所崇也如此。......齊太宰文簡公 褚淵,太尉文憲公王儉,佐命一期,功高百代。欽風味道,共 弘法教。淵嘗請講淨名、勝鬘。儉亦請開法華、大品。...... 既而留心方等,研精九部,皆蘊匱胸襟,陶瑩懷抱,顯說弘通 ,當仁不讓。劬勞汲引,隆益群品(註50)。 為何梁武帝捨棄家世、聲望、學問均獨步當世,為時人所宗的第 一人選智藏,而聘請略遜一籌的第二人選慧約為「智者國師」。筆者 以為智藏的個性與形象 ,深為梁武帝所忌憚,尤其智藏是南朝以來 「沙門不敬王者」傳統的典型代表者。梁武帝似乎沒有這樣的雅量, 聘請自己的反對者為「帝王師」。梁武帝出身蕭齊宗室,從小就得到 良好的教育與出仕參政的優越機會。武帝不但青年時期就兼習玄、儒 、文、史等士大夫的基本教養,且遊於竟陵王門下,結交天下才學之 士與僧道等高人。家世將門,擁有軍隊,且擅長軍事、政治等文武才 幹,又因緣際會而開國稱帝。這些優越的個人環境與豐富經歷,再加 上處於統治主體的帝王至尊地位,使梁武帝在個性方面具有自負、傲 慢、自以為是,因而惡人勝已的缺點。《隋書》〈五行志〉: 時帝自以為聰明博達,惡人勝己(註51)。 《梁書》〈沈約傳〉: 沈約 (441-513A.D.)嘗侍讌,值豫州獻栗,徑半寸,帝奇之, 問曰:「栗事多少?」與約各疏所憶,少帝三事。(約)出謂人 曰:「此公護前,不讓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遜,欲抵其罪, 徐勉固諫乃足(註52)。 智藏曾經秉持「沙門不敬王者」的論點,故意坐上皇帝寶座,抗 議「御坐之法,唯天子所升」的規定(註53)。智藏不僅堅持沙門獨立 於王權之外的精神,而且更進一步以佛法義理駁斥梁武帝兼任「白衣 僧正」的決策 (註54)。智藏不惜冒著觸怒皇帝而遭殺身之禍的危險, 在華光殿上僧俗大眾之前,應用佛理論難的方式,迫使梁武帝停止業 已執行的「帝王兼僧王」的政策。智藏這種「強人」的個性,應該是 具有 59頁 「惡人勝己」、「自負」等個性的梁武帝所忌憚的。智藏秉持東晉以 來「沙門不敬王者」的精神,可以說是當時僧團的精神領袖,即使梁 武帝身旁最得力的「第一國師」光宅法雲(註55),也不得不對智藏敢 於公開反對「帝王兼任僧王」的決策且積極主張「沙門超然於王者之 外」的精神深感伏服。梁武帝如果大膽的聘請智藏法師為「智者」來 傳授菩薩戒,固然可以折服全國一切「道俗士庶」的佛教徒,但是, 武帝必須冒著失去「皇帝菩薩」神聖地位的危險。因此,儘管智藏的 地位、聲望、學問、形象均超過慧約,梁武帝還是寧願捨智藏而選取 慧約。慧約被取為「智者」的原因,可進一步從其本傳中獲得了解。 《續高僧傳》〈慧約傳〉: 釋慧約,姓婁,東陽烏傷人也。祖世蟬聯東南冠族。有占其塋 墓者云:「後世當有苦行得道者,為帝王師焉。」母劉氏夢長 人擎金像令吞之,又見紫光繞身,因而有孕。便覺精神爽發, 思理明悟。及載誕之日,光香充滿,身白如雪,時俗因名為靈 粲。......撫塵之歲,有異凡童,惟聚沙為佛塔,壘石為高座 。......齊太宰文簡公褚淵,遇疾畫寢見梵僧云:「菩薩當至 ,尋有道人來者是也。」俄而(慧)約造焉,遂豁然病愈。即請 受五戒。齊給事中婁幼瑜,少有學術,約之族祖也。每見輒趣 為禮。或問:「此乃君族下班,何乃恭也。」瑜曰:「菩薩出 世,方師於天下,豈老夫致敬而已。」時人未喻此旨,惟王儉 深以為然。......齊建武中(慧約)謂沈約曰:「貧道昔為王, 褚二公供養,遂居令僕之省。檀越為之,復入地矣。」天監元 年,沈約為尚書僕射(註56)。 慧約誕生前後,有許多象徵著「帝王師」、「菩薩」的神異、異 夢、徵應等神話故事。出家前後也有「菩薩」的異夢故事(註57)。蕭 齊時代,慧約被齊竟陵王子良譽為「沙門領袖」,為齊世貴勝所崇。 齊太宰文簡公褚淵、太尉文憲公王儉,視慧約為「菩薩」而從其受戒 ,並嘗請慧約講《淨名經》、《勝鬘經》、《法華經》《大品般若經 》等。褚淵、王儉、沈約等人,因供養慧約之故,而能高升登入尚書 令、僕之高官。此外,慧約亦具「道被幽冥」的神異能力(註58)。從 〈慧約傳〉的敘述中,可以獲知慧約是一位「有智有力、善語善義、 能誦能持」的當今活菩薩。凡是供養這位活菩薩者,皆能獲得消災免 厄、卻病延年、加官晉爵等庇祐。此外,慧約也符合「老宿德望」的 條件。慧約比智藏大六歲,而且具備著「菩薩」的德望,有庇祐信徒 的感應能力。因此,武帝抉擇授戒的「帝王師」時,就以「慧約德高 人世,道被幽冥」 60頁 因而「允膺□梨之尊,屬當智者之號」(註59)而聘請他為「智者國師 」。天監十八年四月八日,梁武帝就在慧約智者國師擔任菩薩戒法會 的「教師」、「證人」之上,從佛菩薩邊得菩薩戒,而正式地、合法 地成為「菩薩戒弟子皇帝」(註60)。 二、「皇帝菩薩」理念、地位的形成與作用 梁武帝捨棄家世門第、聲望、學問均優於慧約的第一人選智藏, 而選取年齡、形象較適合的第二人選慧約為「智者」,擔任梁國授菩 薩戒法會的「國師」。這一項決策的執行,也帶來各種利弊得失。從 不利的方面來看,梁武帝將受到在學問、聲望出身等方面高於慧約的 高僧之杯葛。像光宅法雲是屬於政教決策內圈的「家僧」,就公開反 對從慧約國師受菩薩戒。《續高僧傳》〈法雲傳〉: 帝抄諸方等經,撰受菩薩法。構等覺道場,請草堂寺慧約法師 以為智者,躬受大戒以自莊嚴。自茲厥後,王侯朝士,法俗傾 都,或有年臘過於智者,皆望風奄附,啟受戒法。法雲曰:「 戒終是一,先已同稟,今重受者,誠非所異?有若趣時。」於 是固執。帝累勸獎,每加說喻。答曰:「當先發願,若相應, 然後從受。」法雲欲發起中表菩提之心,捨己身外□施之物。 通啟於華林園光華殿,設千僧大會。分此諸物為五種功德。上 帝隨喜,警梵從時。鏘金候旭,百和氤氳。眾妓繁會,觀者傾 城,莫不稱嘆(註61)。 光宅法雲這位「第一國師」堅持不願從慧約受菩薩戒,最後在梁 武帝累次「勸獎說喻」之下,不得已才有條件地答應重受菩薩戒。法 雲的條件是:先發願並得到佛菩薩的感應瑞相。換句話說,法雲要直 接從佛菩薩得戒,而慧約也僅是「證人」或「教師」而已。梁武帝不 但答應這項條件,而且公開支持法雲的「菩提願」大會。終於,在華 林園光華殿千僧大會中,在傾城圍觀以及各種祥瑞感應之下,法雲重 受菩薩戒。如果,菩薩戒法會的「智者國師」是法雲「真可伏服」的 智藏法師(註62),那麼,梁武帝可能不必這麼大費周章地「勸獎說喻 」,並有條件的勉強法雲去重受菩薩戒了。此外,大僧正慧超是在梁 武帝的詔令之下,從慧約受菩薩戒。《續高僧傳》〈慧超傳〉: 皇帝御寓、□採群經,圓壇更造,文義斯構。事類因果,於此 載明。有詔令 61頁 慧超受菩薩戒,恭惟頂禮,如法勤修(註63)。 雖然,在現實的世界中選擇慧約擔任「智者」職務,不能獲得法 雲等幾位聲望、學問等方面較高的僧侶衷心支持。但是,梁武帝捨智 藏而選擇慧約,乃因慧約的「活菩薩」形象以及助人「加官晉爵」等 特性,才是有助於武帝登上「皇帝菩薩」寶座的最佳人選。 總結梁武帝《菩薩戒法》的理論根據與「智者」人選的抉擇而言 ,可以得到如下的觀點:  (一)、在實然的世界中,梁武帝不得不挑選一位「智者」法師, 擔任菩薩戒法會的「教師」或「證人」。梁武帝在這位有「活菩薩」 形象的慧約國師襄助之上,從佛菩薩邊得菩薩戒,而成為合法的、正 式的「菩薩戒弟子皇帝」。也因此梁武帝能以身作則地勸令王侯、朝 臣、僧正、一切僧尼庶民,從慧約國師重受菩薩戒。透過全國僧尼士 庶普受菩薩戒活動的展開,達到以皇帝為主導的佛化王國之理想。 (二)、在應然的世界中,《菩薩戒法》的理論規範與「智者」法 師的合作協助,使菩薩戒法會舉辦可以達到神化皇帝的目的。《菩薩 戒法》隱含皇帝具有神聖的「善知識因緣力」。由於皇帝「善知識因 緣力」的作用,才有《菩薩戒法》、戒場,受戒儀式,乃至「智者」 襄助的授戒活動之展開,所有的受戒者才能憑藉「佛、菩薩、善知識 」的神力而得菩薩戒。由於天監十八年四月八日梁武帝受菩薩戒法會 如期、如實的展開,在個人方面證明武帝是一名真實的「菩薩戒弟子 皇帝」,在活動的意義上彰顯此種法會的崇高性、神聖性。另一方面 ,全國法俗士庶隨著武帝受戒之後,從慧約智者這位「證人」重受菩 薩戒,將可在「諸佛本願力、大地菩薩慈悲力、善知識因緣力」等神 力庇祐下,得受菩薩戒。換句話說,受戒者蒙受皇帝的「善知識因緣 力」之庇祐,自然得感謝這位如同佛菩薩般神聖的「皇帝菩薩」之恩 惠。梁武帝經由全國佛教徒參與的菩薩戒法會受戒之後,從凡人的「 菩薩戒弟子皇帝」躍昇到與諸佛菩薩同列的「善知識」神聖地位。慧 約智者在受戒當日僅委曲地擔任「證人」、「教師」的襄贊職位,卻 成全了皇帝與諸佛菩薩並列的神聖主導地位,使梁武帝從凡人的「菩 薩戒弟子皇帝」變成神聖的「皇帝菩薩」。 梁武帝被視為等同於佛菩薩般的神聖情狀,並不是在天監十八年 受戒之後才出現的。早在天監年間,梁武帝領導建康教團的高僧、佛 學專家從事於大規模佛典的整理、編纂,戒律的訂定,佛經的翻譯, 義理的疏解等學術工作時,建康教團的成員,就以「佛菩薩」、「轉 輪聖王」等名號來形容梁武帝(註64)。例如:大約在天監十 62頁 二年(513A.D.)之前所編撰完成的《佛記》三十篇,沈約(441-513A.D.) 序曰:「皇帝行成無始,道承曠劫。十號在躬,三達靡礙。屈茲妙有 ,同此轉輪。」(註65)「十號」是佛的十種稱呼,《妙法蓮華經》〈 序品〉:「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祗劫,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世尊。......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 ,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 ,十號具足。」(註66)沈約形容梁武帝無始劫以來修行成道,擁有「 佛」的十種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 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在自己身上。此外,在天監十五年 (516A.D.)僧旻,寶唱所編撰的《經律異相》五十卷,在〈序〉 中強 調「皇帝同契等覺,比德遍知。大弘經教,並利法俗。」(註67)「等 覺」菩薩是即將成佛之最高位的菩薩,「遍知」是佛的十號之一。僧 旻等法師歌頌梁武帝已經契合於最高位的等覺菩薩,武帝的道德也比 擬於「正遍知」的佛,能夠「大弘經教,並利法俗」。中國的政治文 化中,皇帝是「真命天子」、「聖王」擁有神秘的力量,高度的智慧 與德行,是「天帝之子」掌管天、人之間的所有事務。印度的政治理 想,轉輪聖王出世,將以佛菩薩的正法治世,使世界達到太平安樂之 境。佛教傳入中國,這兩種政治理想也逐漸的結合在一起。中印聖王 治世的觀念,表現在北朝的是「皇帝即如來觀」與巨大的「帝王如來 佛」石窟雕像。南朝則由梁武帝結合建康教團成員,從義理方面建立 起「皇帝菩薩」的理念 。天監十八年經由受菩薩戒活動的展開,使 皇帝合法的菩薩化,成為一位合理、合法、擁有實質內涵的「皇帝菩 薩」。以下從邵陵王奉敕捨棄道教轉受菩薩戒的奏文,其中對「皇帝 菩薩」的描述,可以進一步得到證明。 邵陵王綸〈敕捨老子受菩薩戒文〉: 皇帝菩薩,應天御物,負□臨民。含光宇宙,照清海表。垂無 礙辯,以接黎庶。以本願力,攝受眾生。 相關詞: 清朝歷代皇帝,末代皇帝,吃飯皇帝大,皇帝作息表,明朝皇帝,皇帝遊戲,漢朝歷代皇帝,金門貢糖 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3 ) | 意見( 3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3Q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相關問答 [ 本國史 ]嘉靖是哪位皇帝的年號阿? [ 歷史人物 ]清朝皇帝是如何選擇綠頭牌呢? [ 歷史人物 ]後宮三千?皇帝如何一一召見?難保遺漏? [ 本國史 ]清朝皇帝的順序 [ 本國史 ]為什麼到唐朝之後皇帝都稱為"宗" 20點 [ 本國史 ]乾隆皇帝寵臣和坤的財產是不是誇大了 更多 其他回答(3) 意見(3) 相關評論(0) 001 回答者:犴妖神 ( 初學者 2 級 ) 回答時間:2005-01-16 12:18:24 [ 檢舉 ] 是........梁武帝 去這看看吧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27/new1_2.htm 參考資料: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27/new1_2.htm 002 回答者:Jack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2005-01-16 12:36:44 [ 檢舉 ] 清朝,道光皇帝 數次出家都被(請)回當皇帝, 心情極為苦悶 故留有 本是西方一納子, 為何生在帝王家! 的感嘆 003 回答者:小ㄐ仔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2005-01-16 13:55:23 [ 檢舉 ] 梁武帝 晚年過度沉迷佛法,曾三度出家,且大肆興建佛寺,造成民窮才盡,國力大傷。 參考資料: 社會課本 1 001 意見者:888 (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2006-04-28 21:53:04 [ 檢舉 ] 廣欽老和尚預言妙通寺: 此三寶福地也,必成就為一座十方叢林,將有百數名無量勝福之女眾弟子來此出家修行,並將度化甚多在家弟子於此皈依三寶,共同成就無上佛道. 蓮因寺懺公男齋開示 提到三位善根善知識 慧山法師 果清律師 傳聞法師(妙通寺住持) 廣欽老和尚稱讚妙通寺傳聞法師 ★正月初四早晨,喚弟子傳聞及大眾佇立於殿外曬太陽,隨即又囑傳聞師於身旁坐下,並謂:「你可以了,他們(指大眾)還沒有。」 002 意見者:alice (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2008-01-27 17:41:05 [ 檢舉 ] 1. 廣建廟宇, 不等同...佛法傳承. 2. 廣收出家人, 應是避世成分較大. 3. 前世今生, 輪迴苦....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003 意見者:Dean ( 初學者 2 級 ) 發表時間:2008-02-26 22:39:13 [ 檢舉 ] 梁武帝 一個看不懂 佛經 的皇帝 1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資料儲存中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會員登入 公告: 11/15 知識團資料轉換作業說明 刊登贊助網站皇帝酒店 合艾 Agoda.com.tw 最低價保證,折扣高達75%, 立即預訂吧! Agoda.com.tw 台灣精品 讓國貨站上世界舞台 www.taiwanexcellence.net.tw/ 交通工具線上鑑賞,創意滿分、實用設計,台灣製造一級棒!-國際貿易局廣告 www.taiwanexcellence.net.tw/ 一點通學習 國中教材互動教學 www.edtung.com 名師親授,詳細解說,網路即時互動補習,提供國中各科光碟教材,課業輕鬆加分! www.edtung.com 合毅 - 批發冰品食材宅配物流 www.food-sale.com.tw 新竹以北 冰淇淋.蛋糕. 火鍋料.泡菜.讚歧.桂冠.龍鳳.冷凍食品批發團購。 www.food-sale.com.tw 北海道紅葉 促銷中 www.japanican.com/special-hokkaido JAPANiCAN2012北海道人氣賞楓飯店旅館特價中!最多63%off! www.japanican.com/special-hokkaido 日新犬舍-健康可愛赤色柴犬幼犬 www.ptpet.com 提供線上挑選柴犬及視訊看狗,可線上刷卡並宅配至您家中。 www.ptpet.com最新歷史人物 發問中 已解決 英國何時開始有女王? 請問中國秦朝至清朝,有哪幾個皇帝是以嫡長子的身分繼承皇位的? 更多 為什麼毛澤東抽菸一輩子而且辛勞加便秘老毛病還能活到83歲 我最欣賞的三國人物 更多 精選關鍵字 孔明 鄧小平 司馬炎 康有為 哥倫布 朱元璋 黃忠 梁啟超 司馬懿 張飛 劉備 李世民 乾隆 光緒 施琅 關羽 拿破崙 秦始皇 洪秀全 周瑜 希特勒 林爽文 鄭成功 曹植 鳳雛 劉銘傳 孫權 吳三桂 楊堅 隋文帝 武則天 曹操 慈禧太后 司馬昭 康熙 毛澤東 雍正 溥儀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2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奇摩知識+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凱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